投资组合方法:马科维茨投资理论讲了什么

来源:企鹅电竞企鹅  

安全边际的本质,它不是某个指标,而是一种思想,是一种给自己寻找安全护垫的思想。 从个人...

  安全边际的本质,它不是某个指标,而是一种思想,是一种给自己寻找安全护垫的思想。

  从个人到企业再到行业,再到国家层面,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安全边际?有关这个的研究报告很多,这里给大家介绍三个最重要的安全边际。

  若公司每年赚 6% 持续 40 年,最后的年化回报也就是 6% 左右,即使你买的时候股票有很大的折扣。但反过来如果公司每年资产收益率达 18% 并且持续二三十年,即使你买的时候看上去很贵,他还是会给你带来惊喜。

  例如董明珠的格力,每年给投资人大把的分红,曹德旺那里天下第一的玻璃大王——福耀玻璃。

  有个朋友曾经有这样对话:问:你不怕股价大跌吗。答:我买的低。问:你不怕增长没有到达预期?答:我买的低。问:你不怕经济危机吗。答:我买的低。总之,所以的担心,他都用一句我买的低,怼得无话可说。

  对于那些高估买入的人来说,只能期待公司的快速地增长,或者有下个傻子来接盘。也许没有下个傻子,自己就成为了那个傻子。

  在生存类似的东西上,龙头具有价格权利,具有号召力,有优势的市场占有率和资源。比如茅台,利润超过第 2-4 名的总和,茅台不涨价,别的企业都只能战战兢兢的。

  选择行业内龙头以外的企业,不但受到龙头的优势挤压,同样也受到后续企业的围追堵截,疲于应付,一不小心,就坠落悬崖。

  历史证明,整体的市场低迷时期,都是买入股票的大好时机,比如近一点的 2008 年、2015 年。市场继续向下的空间被释放,相比于繁荣的6000 点和 5000 点时期,就具有了安全边际。反过来说,你在股市繁荣时期买入高估值股票,实际就是买入了风险。

  那么,是不是按照以上的方法就肯定能够得到安全边际的投资组合呢?这只是定性的办法,我们还需要定量的方法,这就是投资组合理论。

  通过量化的方法,构建投资组合,这样确保自己的投资拥有足够的安全边际,从而能够穿越牛熊。这个投资组合理论由 1990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提出。

  所谓投资组合,就是投资在很多而不是单个的证券上。因为很多证券能够直接进行风险分散,所以如果一个组合够大,就可以把单个证券的个体性风险全部分散掉,这样就避免了“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危险。

  这个理论被尊称为「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」,是因为它把数学语言引进了金融,然后创造了一套属于金融学的方法论,这个理论对整个金融行业贡献巨大。

  在马科维茨之前,也就是 50 年代之前,都知道金融市场有风险,但是对风险的认识特别地模糊,既不知道如何衡量,也不知道如何计算。当时马科维茨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,然后他就意识到,作为投资者,我们在说投资风险的时候,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从这个企业、这笔投资里面赚钱。

  用金融语言来说,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。那既然是不确定性,我们就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了。

  于是马科维茨用期望收益率这个随机变量来描述收益,期望收益的方差描述风险,这看似简单的一步,把一个抽象模糊的事物变成了可以精确描述的数字。然后形形的投资者的问题马上就简化了。投资问题就简化为一个数学规划问题,算出我们该在哪些证券上投多少钱,也就是哪些组合使我们的投资风险最小,或者说使我们的收益最大。

  从马科维茨这个理论开始,风险收益权衡的分析框架正式成为金融学的基础分析框架。大半个世纪以来,不管我们的金融学发展到多么高深的地步,不管它的数学公式发展得多么高深艰涩,所有的金融决策的基础概念一点都没有变,就是围绕着如何减小风险,增大收益来进行的。

  在马科维茨之前,原来的证券投资,大多数都是散兵游勇式的分析,在马科维茨之后,证券投资就演变成了一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体系研究,就慢慢地变成了专业化的证券投资行业。

  这个理论不但是这个学科的起点,也是现代证券投资行业的起点。大家都意识到,证券投资不单单是一个分析股票的过程,而且是一个寻找最佳组合的过程,它是需要全局式的,大量计算和分析的。所以从这以后,单兵作战的时代就慢慢地进入了尾声了。

  这个方法论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,就像模具和流水线对于工业生产一样,可以复制,可以推广,能够直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。形成一个产业以后,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也被大大地提高,全球的资金的配置也变得更有效了。

  当然,马科维茨的理论是机构投资人的基石,里面涉及复杂的数学工具和模型,那么,这个理论如何让小白可以用得上呢?这里就说几个简单的原则。怎样构建一个靠谱的股票组合?通常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:

  很多小白总喜欢一把梭,重仓某个股票,这显然是有问题的,从投资组合理论角度看:单个股票仓位通常建议不超过 20%,资金量足够大的线%。还有一种计算方式,用单股可能的损失除以总资金量,以 1%-3% 为上限,进而倒推单个股票的合适仓位。

  举个例子。假设有个账户总资产 100 万的投资者,每笔交易损失 2 万以内能承受。再假设他的个股止损是 1 块钱,那么他在这只个股上的仓位配置上限就是 2 万股( 2 万/ 1 块钱)。假如这只个股最终他损失 1 块钱离场了,那么他的总损失是 2 万元,正好是他的承担接受的能力上限,也就是 2%;

  如果该投资者的承担接受的能力只有 1%,其他条件不变的话,同一只个股,他适合的单股持仓就不能超过 1 万股。

  如果买了 10 个股票,可是 8 个都是钢铁股,这显然不是靠谱的投资组合。因为同一个行业的上市公司,可能遭受同样的行业风险,例如长生生物的疫苗造假事件出来以后,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股票都跟着暴跌了

  另外,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概念,都属于新兴行业,也可以和行业等同来看待。同一个行业或概念上的总仓位,我们提议不超过 30% 为好。

  时机的意思是说,组合买股的时机要错开,同一个交易日不做从满仓到空仓、或者从空仓到满仓的事情。这样做才能够避免昨天还是空仓状态,上午满仓买股,下午市场不好全部套牢的情况。因为这很影响心态。我们的建议是每个交易日的总仓位变化,不超过 30%。

  比如说,昨天收盘总仓位 50%,今天总仓位在 20%-80% 之间可接受,但直接上到 100% 仓位、或者降到 0 仓位,就过于激进了。

  个股的波动率,即使是同一个行业或概念板块中的,也会有很大的不同。在组合的构建中,我们提议将高、中、低波动率不同的个股考虑。比如积极型的投资的人能构建一个相对波动率较高的组合,因为高波动率的股票收益也会比较高;如果你是稳健型投资人,可以多考虑波动率较低的品种。

  需要说明的是,股票组合的构建,本身并不能让投入资产的人的收益更好。它的好处是可以尽量平滑投资者的市值波动,最终得以以更平和、更理性的心态来对待这一个市场和自己的账户波动,从而长期获取稳健的回报。这才是投资组合理论最根本的价值所在。

  我们知道,宏观经济的好坏对股票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,但是宏观经济不可能一直好,那么,在宏观经济出现变化的时候,我们应该如何做行业的分析呢?

  我们先来看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的时候,哪些行业需要我们来关注,有关这一个话题,请关注下期推送。